抗压强度为最高,所以混凝土主要用来抗压。混凝土受压破坏主要发生在水泥石与骨料的界面上。混凝土受荷载之前,粗骨料与水泥石界面上实际已存在细小裂缝。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主要有:水泥强度和水灰比、龄期、养护温度和湿度、 施工质量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有;采用高强度等级水泥、采用干硬性混凝拌合物 采用湿热处理(蒸汽养护和蒸压养护)、改进施TT艺、加强搅拌和振捣(采用泥凝土拌合用水磁化、混凝土裹石搅拌法等新技术)、加入外加剂(如加入减水剂和早强剂等)。 变形性质:包括化学收缩、干湿变形、温度变形、荷载作用下的混凝土变形。混凝土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徐变是指混凝土在持续荷载作用下,随时间增长的变形称为徐变。徐变变形,初期增长较快,然后逐渐减慢,一般持续2~3年才逐渐趋于稳定。 普通水泥泥凝土的组成; 砂、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并抑制水泥的收缩;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粗细骨料表面并填充骨料间的空隙。水泥浆体在硬化前起润滑作用。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工作性能,硬化后将骨料胶结在一起,形成坚强的整体。除此以外,还有少量的有害杂质,这些有害杂质妨碍水泥水化,或能降低集料与水泥石粘附性,以及能与水泥水化后产物产生不良化学反应。 级配:优质的混凝土用砂希望具有高的密度和小的比面,这样才能达到既保证新拌混凝土有适宜的工作性和硬化后混凝土有一定的强度、耐久性;同时又达到节约水泥的目的。 细度模数:砂的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表示。 粗纱:3.7-3.1 中砂:3.0-2.3 细砂:2.2-1.6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步骤): 1、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f fo=f+1.6450 f--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既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Mpa)标准差(强度小于C20时标准差为4.0;强度C20~C35时,标准差为5.0: 强度大于C35时,标准差为6.0) 2)计算水灰比(W/C) 么 Af C fa.+ABf A,B--混凝土强度回归系数,根据使用的水泥和粗、细集料经过实验得出的 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式确定,若无上述实验统计资料时,可查表。 f水泥的实际强度
来自:暂无章节名称